Page 4 - 2021GFT_vol01
P. 4

而且,在社會、教育的層面,於《論語》                                      導他「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

         中「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的一段中,                                      並反問宰我「是否有三年之愛回報父母乎
         也說道「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                                      」?又問他「食夫稻,衣夫錦,於女安乎

         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即父母剛去世若吃喝如常,你的心會
         論語•學而),即指對父母盡孝之人中必無                                     安嗎?但是,宰我仍不反省、悔改,孔子
         罪犯,也就是提倡孝道有其安定人心,維                                      即罵他「不仁」。從此對話中,可瞭解孔

         繫社會治安的功能。                                               子所重者並非孝順之禮,而是對父母之孝
                                                                 情,這是吾人的孝道實踐所應深思的。
         三. 孔子論「孝」的爭議之處與當代新解

                                                                 四.結論
               如前所述,孔子對「孝」的談論也遭遇

         許多質疑。首先,是「不遠遊」的問題,                                             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是永恆、絕對的,即
         〈里仁〉篇中說「父母在,不遠遊。遊必                                      便是禽獸亦會捨生保護幼兒,這在自然界
         有方」,這在現今全球化的時代,的確是                                      比比皆是,且是令人動容的。但是,僅有

         不可能的,我們無論是旅遊、工作、求學                                      人類會有回報父母之心,故可說「孝」為
         ,都要走遍世界各地。所以,此段教導應                                      人之所以異於禽獸的根本。在人類歷史中
         可詮釋為要多向父母報告生活的動態,並                                      ,以儒家為中心的華人文化對此德行最為

         時時請安、關心即可。                                              注重,對孝道的闡釋亦最深刻。因此,儒
                                                                 家文化實把握了天理的最核心內容。雖然
 一.前言  內心之情。再者,提示了要留意父母的身        還有一段話亦值得討論,孔子說「父在
                                                                 ,此德目於當代遭遇許多挑戰與質疑,但
 體健康,如說「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
       孝道是華人文化中最高且根本之德,然                                         我們必須知道外在的「孝行」雖是可以改
 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里仁),在  之道,可謂孝矣」(論語•學而),好像子
 至今日卻已到了被漠視的地步,其原因有                                              變的,但內在的「孝心」卻是永恆、絕對
 現今「新冠肺炎」流行的時代,有許多的  女要完全服從父母的意志而行。但是,若
 三:第一、被視為不合時宜,陷於威權主                                              、不變的。
 獨居長者染疫,子女的實在應常常關心,  我們看《論語》的另一處,卻說「事父母
 義;第二、當代的資本主義社會,以為提
 並催促父母去打疫苗。  ,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倡孝道無法創造經濟的價值;第三、知識
         」(論語•里仁),這是指父母若有過錯,
 技能教育優先,教育當局不重視人格教育            再者,儒家中的「孝」與「悌」是合而
         子女也要委婉地勸諫,以防止父母犯錯。
 。針對以上種種謬誤,本文即欲針對《論  言之,即吾人除了在「縱」的層面直接侍
         對於父母的心意,孔子採取兩面的解釋,
 語》中孔子論「孝」的部分,進行討論與  奉父母盡孝之外,還要能在「橫」的面向
         這表示作為人子不須「愚孝」。對於自己
 現代詮釋。  友愛兄弟,在社會做到為他人付出,以建
         的生涯規劃,年輕人應當要立定自己的目
 立理想的人際關係。因此,對孔門中的孝
         標,若與父母的盼望不同,也應與父母溝
 二.孝道的實踐  子閔子騫,孔子是稱讚「孝哉閔子騫!人
         通以獲得支持。
 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即指在人格上
           孔子對於孝道有細微、深刻的教示,首
 能得到兄弟及鄰人的肯定。另外,華人的        總而言之,孔子的教導並不僵固於教條
 先在態度方面,強調一種恭敬之心,故在
 孝道也不僅止於父母,而是往上溯及祖父  、禮數,而是在於內心之情,在《論語》
 〈為政〉篇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
 母、曾祖父母,進而達至逝去的祖先,故  的〈陽貨〉篇對「三年之喪」的對話中,
 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為政〉篇即說道「生事之以禮;死葬之  即可顯出孝道的核心精神。當弟子宰我提
 且又說道「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
 以禮,祭之以禮」,這就是儒家文化中最  出對為父母守喪三年之禮的質疑時,孔子
 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表示孝順並
 重要的孝親、敬祖傳統。  不直接答覆他「禮」層面的事宜,而是開
 不在於外在的奉養父母,重點在對父母的


                                                            2
   1   2   3   4   5   6   7   8   9